由過濾除塵的機理可知,粉塵層在實際除塵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濾布表面的粉塵層,由大小不同的灰塵顆粒組成,具有各種結構性和空隙性質。在正常情況下。它影響布袋除塵器的除塵效率和阻力,決定運行的性能。濾布是形成粉塵層和支撐粉塵層的骨架。
1在過濾除塵過程中,粉塵層的主要表現為:
( 1 )粉塵層足夠厚時 ,可以實現很高的除塵效率。
(2)粉塵層薄或多空隙時,透氣性能好,除塵阻力和除塵效率低。
(3 )粉塵比重大時,清灰時表現的慣性大。清灰受風后容易和濾袋表面分離。加強清灰效果。
( 4)粉塵層粘性大時,不易清灰,阻力也高。
剩余粉塵層進入濾布內部或附在濾布表面的程度。直接影響除塵器的阻力和除塵效果。
2粉塵層的生成過程。大致可分為三段
( 1 )新濾布開始使用后的幾分鐘或幾小時內,灰塵填滿濾布空隙過程。
(2 )濾布在使用一個星期或者更長的時間后。多次清灰,直至建立穩定的剩余粉塵層為止。
(3)每次從濾袋上清下的灰量,約等于后一次清灰前積附在布袋上的灰量,而且在清灰條件不變的情況下,阻力也相同。
不穩定粉塵層內的粘合力,與處理煙氣中的三氧化硫、水汽鈣或其它的堿金屬成分、顆粒大小及電荷等因素有關,在除塵過程中。高硫燃料就比低硫燃料對濾袋的阻力大。隨著粉塵層的增厚,濾袋的阻力亦增加,從開始使用至阻力增加到最大。二者的關系不是完全線性的,但也沒有突變現象,大部分時間是穩定的。
3不同的清灰方法對粉塵層的影響:清灰時不穩定的粉塵層與濾布的分離發生在濾布的外表面。在使用過程中.濾布的徑、緯交織紗線的孔槽內首先積灰,呈棱柱狀.而后逐漸發展至濾布的外表面形成粉塵層。在正常情況下,濾布與灰層、灰層與灰塵顆粒之間存在粘
附力.而且后者要大得多,因此不穩定的粉塵層與濾布分離,就在濾布的外表面上發生.這是結合力最弱的地方。
濾布表面的粉塵層厚度有5-20倍的變化。當采用反吹清灰時,剩余粉塵層的不均勻程度高.易呈現斑點狀脫落。剩余粉塵層大部分仍留在布袋上,因而剩余附灰量大,濾布斷面上的粉塵層剖面如山巒起伏。再次使用時壓力損失上升很快.這說明,清灰后濾袋的阻力損失雖有下降,但不意味著清灰已達到滿意的程度。因為很大部分的剩余粉塵仍起作用。而振動清灰的濾布剩余附灰層較薄,也較均勻,單位面積上的附灰量較小.在濾布斷面上的粉塵層剖面也較平緩。振打清灰是在氣流靜止的情況下進行的.而且濾布光滑,阻力也較小,因之在振打清灰后的剩余粉塵層較少,極短的時間內排放濃度比反吹風清灰的要大一些。在幾分鐘內一般為3倍左右,但它的清灰周期很長。反吹風清灰常使附灰層穿孔透風,使反吹風壓急劇降低,泄壓后無繼續吹落附灰的能力,致每次反吹吹落的灰塵較少。因此在保持相同阻力條件下,反吹風清灰比振打、振動清灰要頻繁的多。反吹清灰的速度小于0.61m/min,增加反吹次數也不能使粉塵層阻力降低,反而會增加排放濃度,降低除塵效率,采用高的反吹速度,可能導致
濾袋損壞。振打清灰的粉塵層,開始下落的多,以后逐漸減少,但下落一直是比較均勻的.剩余的粉塵層斷面也比較均勻。
布袋除塵器的濾袋附灰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,積灰到一定的厚度,除塵效率才能達到正常,此時濾袋的阻力也相對穩定一段時間,待濾袋阻力和粉塵層厚度達到預定限度后進行清灰。
從振打清灰的機理看,振打產生高頻振動力,在拉濾袋框架的剛體上均勻傳遞,拉緊的濾袋也同時振動,在振動過程中,粉塵層存在慣性力,如足以克服和濾袋間的粘著力,則一次沖擊振打就能脫落濾袋下落。在沖擊振打過程中,一次沖擊振打下落的灰塵占粉塵層的大部分,繼續振打,使附在濾袋上的附灰,特別是在濾袋表面的一層較密實的粉塵吸收了振動能量。變緊密附著為松散附著.吸收能量吸附氣量越多越松散,從而減少了灰塵顆粒間的摩擦力,使之逐漸流態化。待和濾袋的粘著力小于下落重力時,終于和濾袋表面分離。
廈門市海滄區東孚街道詩山北路29號
0592-6258467
0592--6258457
mds@filterchina.com.cn